News information

公司动态

2024-2025 港股 IPO 基石投资数据概览:规模跃迁与结构升级(独角兽项目及二级市场研究之4)

来源:汇森投资 | 日期:2025-07-14 16:47:25 作者:陈玥,陈晓丽,李娟 阅读次数:

近一年来,国际资金转向、政策制度红利释放、估值修复与流动性改善等多重动能的叠加共振,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韧性。在经历了2022-2023 年的相对低迷后,港股IPO2024 年迎来显著复苏。2024年至2025630日共有113家公司实现港股IPO,其中2024年港股市场共有70家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880亿港元,同比增长近90%2025年过半,港股市场已实现43家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1070亿港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复苏状态得到延续并持续走高。

基石投资者是指在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前,与发行人签订协议,承诺以发行价认购一定数量股票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或知名个人投资者。他们通常需接受6-12个月的锁定期限制,且相关信息需在招股书中披露。作为IPO 市场的"稳定器",基石投资不仅能增强市场信心,还能在市场波动时提供价格支撑。

本文聚焦202411日至2025630日期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所有新股,重点分析这些IPO 项目中基石投资的相关情况。

01 港股IPO基石投资概览

  • 基石投资覆盖率202420256月,共有113家公司实现港股IPO,其中83家公司引入了基石投资者,占比达73%2025年基石投资者参与的IPO项目占比从67%增长至84%,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投资参与热情。1.jpg

  • 基石投资金额202420256月,基石投资者累计投资金额达到721亿港元,平均单项目投资金额8.69亿港元。20251-6月的基石轮投资金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平均单项目投资金额的增长主要源于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等大型基石轮IPO项目。2.jpg

  • 前五大单项目投资2024 年基石投资金额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美的集团(0300.HK)、华润饮料(2460.HK)、地平线机器人(9660.HK)、顺丰控股(6936.HK)和如祺出行(9680.HK)。20251-6月基石投资金额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宁德时代(3750.HK)、海天味业(3288.HK)、三花智控(2050.HK)、恒瑞医药(1276.HK)和蜜雪集团(2097.HK)。3.jpg4.jpg5.jpg6.jpg

  • 投资集中度:2024年和20251-6月,前五大基石投资项目的投资金额占全年基石投资金额的61%78%,显示出投资集中度较高,大部分基石投资资金仍涌向头部和明星项目。

02 参与主体分析

2024年至20251-6月,参与港股IPO 基石投资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及产业投资机构、地方政府、国家主权基金、国资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几类。其中,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美元基金仍然超50%的投资份额,上市公司和产业投资机构、地方政府等主体也已成为基石投资主流参与者。7.jpg

202420251-6月,随着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头部项目的IPO,每类投资主体基本保持投资金额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体现出更高的投资活跃度。除2024年活跃的投资主体外,2025年各国国家主权基金也开始入场港股IPO基石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入股三花智控、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科威特投资局KIA重仓宁德时代,国际长线资金的比重显著提高。8.jpg

机构投资者

202420251-6月,基石轮机构投资者仍以外资为主,国际资本正加速通过港股IPO基石投资渠道布局中国优质企业。在投资机构构成方面,外资基石投资者来源广泛,涵盖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国际资管机构,以及东南亚家族办公室等,呈现出从稳健型主权基金、养老金,到进取型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的多元组合格局。

2025年基石投资金额明显增长,头部机构投资频次也更加活跃。2024年资金主要流向消费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2025年消费行业仍是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方向,机构投资者也将重点基石投资行业扩展至工业与智能制造行业和医疗行业。9.jpg10.jpg

上市公司及产业投资机构

上市公司及产业投资者作为2024-2025年港股IPO基石轮次的第二大投资主体表现活跃。作为产业方,中远海运投资美的集团21.92亿港元,中石化投资宁德时代38.76亿港元,成为2024年和20251-6月最大的单笔投资。

从业务协同角度,部分产业投资机构与IPO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游关系或长期合作。例如,中国心连心(1866.HK)是米高集团的客户,十月稻田(9676.HK)作为品牌农产品生产销售公司,与米高集团同为产业链上下游。此类产业关联下的基石投资,不仅有助于产业投资方巩固供应链,拓展业务合作深度与广度,更好地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性、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借助被投资企业的渠道与资源,推动自身产品的市场拓展,实现双向协同共赢。

从战略布局与产业整合角度,参与基石投资是产业方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以联影医疗(688271.SH)投资一脉阳光(2522.HK)为例,一脉阳光主营建设医学影像机构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开发,联影医疗通过投资有望增强双方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战略性合作,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协同等目标,进而推动自身在产业中的整合与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在港股IPO 项目中,不少新股的基石投资者呈现明显的产业链协同特征。例如,药捷安康-B的基石投资者中,既有业务合作方康方生物,也有其前五大供应商之一的合肥科颖医药;而沪上阿姨则引入了其爆爆珠供应商华宝股份作为基石投资人。11.jpg12.jpg

地方政府

2024 年以来,地方政府及旗下投资平台在港股IPO基石轮中的角色日益凸显,截至2025630日,已有39家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资主体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涉及27IPO 项目,累计出资金额约89亿港元。

从参与主体来看,地方政府多通过旗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引导基金或地方金融控股集团介入基石投资。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参与港股基石投资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地方政府普遍倾向于支持本地企业在港上市,体现出明显的属地投资导向。例如:

  • 周六福(6168.HK)是起源于深圳的黄金珠宝连锁品牌,在赴港IPO中,深圳市罗湖区国资平台作为基石投资者之一出资2.4亿港元,占基石总额41%

  • 药捷安康-B作为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在IPO过程中获得江北新区设立的境外上市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并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江北医药(香港)出资人民币7000万元,为最大基石投资人;

  • 此外,江苏常熟平台投资正力新能(3677.HK),浙江湖州长兴县支持同源康医药-B2410.HK),南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速腾聚创(2498.HK)等,均体现出地方政府对属地优质企业的资本护航。

2)部分项目呈现出“省--/县级或市-/县级”多层级协同参与单个企业基石投资的格局,体现出地方政府在港股IPO中的联动支持趋势,例如:

  • 英诺赛科(2577.HK)由江苏省混改基金、苏州战新基金(市级)及吴江区东方创联(区级)三方共同参与基石投资;

  • 正力新能(3677.HK)由江苏混改基金(省)+苏州高端制造基金(市)+常熟东南控股(区)多级联投,合计出资7990万美元,占国际配售的61.8%

3)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全周期资本支持:地方政府对港股IPO的参与,已从单点型财务投资,逐步演变为全周期、跨阶段的战略部署。他们不仅在企业港股IPO上市时以基石IPO投资人身份投资,还参与企业早期(A/B轮)融资,构建“培育-增持-上市“一体化的投资体系。例如:

  • 正力新能B轮融资阶段获得常熟新中源创投(常熟财政平台)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上市阶段由省市区三级平台再次出资认购IPO基石份额;

  • 英诺赛科早期曾获得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苏州地方平台参投,上市阶段则由混改基金、战新基金等跟进基石认购,展现出地方政府长期持有+上市赋能的资本思维。

4)区域分布高度集中:从区域分布来看,202420256月,共有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参与了港股IPO基石投资,其中江苏、浙江、广东、江西、河南排名前五。从市级分布来看,深圳、苏州、宁波、杭州、九江排名前五,最为活跃。13.jpg14.jpg

国资机构

除了以国调基金等“国家队”基金为代表的中央级资本平台外,近年来也有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如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以及保险资金(如国寿资管、泰康资产)频繁出现在港股IPO的基石投资人名单中。这类国资机构通常具备严格的内部尽调与审议流程,体量大、业务成熟、估值合理的企业更容易通过其风控体系的审核。

从投资偏好上看,国家队基金更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而银行理财与保险资金则属于长期稳健型资金,风险偏好中性偏低,更倾向于参与已经获得国家队等核心基石投资人认可的优质项目。因此,在不少港股IPO中,银行和险资往往以“跟投者”身份,与国家队基金一同布局,形成“国家队引领、机构跟随”的配置格局。15.jpg

国家主权基金

2025年国家主权基金入场港股IPO基石轮,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参与恒瑞医药(1276.HK)、三花智控(2050.HK)、海天味业(3288.HK)的基石投资,投资金额分别为20.77亿港元、7.06亿港元和4.71亿港元。科威特投资局KIA参与了宁德时代的基石轮投资,投资金额38.76亿港元。

03 基石投资标的特征分析

从获得基石投资的企业特征来看,我们发现2024年至20251-6期间呈现出以下特点:

  • 行业分布:科技、医疗保健、消费等新兴及高增长行业成为基石投资的热门标的。在科技领域,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备受青睐。医疗保健行业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细分领域是重点。消费行业的基石投资主要集中在新消费模式与品牌创新领域。

  • 上市类型:A股上市公司赴港第二上市的"A+H"模式成为趋势,仅2025年上半年就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赤峰黄金、吉宏股份、三花智控等多家A股龙头成功登陆港交所。“A+H”几乎成为大企业上市标配,也成为基石投资机构的重点布局领域。

  • 行业地位:获得大额基石投资的企业多为行业龙头或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 企业规模:基石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大型IPO项目,尤其是募资额超过10亿港元的项目。

04 基石投资对上市后股价影响

基石投资者的参与被视为对公司基本面和前景的认可,吸引其他投资者跟进。同时,锁定期减少上市初期抛售压力,降低股价波动。

从短期股价表现来看,2024年至2025年期间的港股IPO基石投资对上市后股价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引入基石投资者的83个港股IPO项目中,仅有23个项目收入破发,首日破发率28%,远低于未引入基石投资者项目50%的破发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展现以下典型案例:

  • 宁德时代:2025年迄今港股市场最大的IPO项目之一,引入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等23家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203.7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50%2025520日上市,发行价263港元,较A股折价不足2%。上市首日表现良好,涨幅超过16%

  • 蜜雪集团:2025年新消费领域的代表性IPO项目,创下多项纪录,公开认购倍数达到5125倍、认购金额超1.77万亿港元。基石轮获M&G Investments、红杉资本、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美团龙珠投资。截至2025630日,蜜雪集团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54%,成为港股市场现象级IPO事件。

基石投资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资金注入层面,更在于信任的传递与资源的整合。企业在IPO 初期,借助基石投资的支持可实现更稳健的开局;投资者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也能通过基石投资筛选出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在产业升级与全球资本流动的宏观背景下,基石投资模式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对市场生态的演进产生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港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基石投资将持续发挥其功能,既作为企业成长的见证者,也作为投资者实现资本增值的助力者,助力更多优质企业在港股市场实现良好发展。



- END -



公司动态
交易新闻
行业洞察

交易案例

峰智睿联

峰智睿联

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动力域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公司以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能效、降低整车成本、提前预警故障为目标,拥有新能源汽车三电控制、整车电气系统开发与系统集成、车辆运营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整车能量智能管理等先进的技术能力。

彩智科技

彩智科技

长期专注于可信AGI(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AI老兵玩家,致力于可解释、可溯源的大模型应用落地。

天地和兴

天地和兴

全生命周期工控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工控安全领域细分行业龙头,主要应用于石油、电力、工业制造等行业。

北大英华

北大英华

中国最大的法律信息与知识内容供应商。公司拥有目前最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信息全方位检索系统。由北京大学投资控股,北大法学院主管的高新技术和软件企业。


广通优云

广通优云

专注于IT运维软件领域,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信的运维软件和服务。2016年,率先在业内提倡“双态运维”的理念,创新地提出“运维PaaS支撑平台”与“软件定义运维”两大理念并先行落地实践,构筑可持续运维驱动力。


龙讯旷腾

龙讯旷腾

国内首家将原子级材料模拟产品应用到工业领域的服务商,公司将高速发展的计算技术、模拟方式、数学算法注入到强大的材料模拟工具之中,从而帮助工业研发人员去理解、设计和发现新材料,能够将基于量子力学的原子级别计算应用到材料行业的诸多环节当中,给新能源、半导体、军工、医药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标贝科技

标贝科技

智能语音交互与AI数据服务专家,以“语音连接场景、数据服务技术”为理念,打造有温度有情感的声音体验,个性化、场景化的语音交互体验,让人机交互变得美好、生活变得更简单。